骑行“友”你,和宇恒交通、交通广播骑妙之旅一起玩转角色扮演!
“我们因热爱骑行而相聚,因热爱骑行而畅所欲言,希望能让更多人听到我们的声音!” 5月21日,由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和北京交通广播“骑妙之旅”联合主办、能源基金会支持的骑行“友”你——趣味沙龙活动在RE嘉里中心举办。京城骑友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分组讨论,通过换位思考,描绘出了心目中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试卷。
活动中,大家结合自身以及所选角色,针对北京可持续交通发展的实际问题和骑行体验,给北京骑行友好程度进行了打分,也为北京的自行车出行环境改善积极献策。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主任,王江燕
北京交通广播主持人高歌(左一),嘉佳(右一)参与线下活动
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自开展 “基于公众参与的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与传播”项目以来,就“自行车友好”以及“如何从公众视角评价自行车友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项目以公众参与、公众意见为核心,在线上已收集全国31个省份的1600余份问卷。骑行“友”你活动旨在线下线上联动,为广大骑友提供一个交流、发声的平台,根据骑友们日常骑行的真实体验,一起聊聊大家在问卷中选择的“自行车友好元素”背后的原因和相应改善措施。
“北京的道路建设情况相比于欧美,已经是非常好了,我会给北京的自行车友好程度以90分高分,10分扣在早晚高峰,建议增强管理电动自行车逆行乱象。”活动的开场,来自各行各业的骑友们积极地进行了自我介绍,并对北京的自行车友好程度进行了打分,同时结合实际骑行体验给出了改善建议。
骑友进行自我介绍,并为北京自行车友好程度打分,给出改善建议
成员分组讨论中
“北京的自行车道上井盖、减速带对骑行还是有些影响的,虽然不会因此减少日常骑行,但是一颠一颠的还挺难受的”以运动和通勤骑行者作为讨论身份的骑友们对北京自行车车道的覆盖率非常满意,但其平整度仍是被频频提及的问题。
“现在城市里找不到安全的个人停车处,我们必须把车放在眼皮子底下”以休闲为骑行目的时,人们更加关注城市是否设有充足的停车处,以让自己的自行车免于风吹日晒、人为损坏、偷盗。
无论是将骑行作为一种运动方式,还是作为一种通勤工具,又或是作为工作之余的休闲,骑友们对基础设施的需求都是最高的。只有一个城市拥有了连续、平整、宽度适宜的自行车道,并配有充足、安全的自行车停车之处时,骑行最底线的“安全”才能在双重意义上得到保障。
“如果我是父母,我不希望上学路上孩子们要和小汽车以肉体相搏;如果我是老年人,我更想在沿途随时能找到休息座椅;如果我是学生,我会更关注城市是不是有主题骑行地图和便捷的骑行反馈平台;最后,我是正奋斗的青年,我最希望骑行的时候有好的夜间照明,在周末能有丰富的骑行活动。”站在不同年龄段群体的角度,大家就父母、老年人、学生和青年人对自行车友好城市的不同关注重点进行了讨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导致骑行者对骑行体验的期望也不同,只有做到了全龄友好,才是一个真正包容、平等的自行车友好城市。
“教育普及应按重要程度顺序,对儿童、城市大众、专业人群进行骑行教育普及,最后是媒体进行监督报告。”当尝试着从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机动车、行人四种群体的角度出发,首先被关注的是倡导规范主题下,对不同对象群体的骑行知识和交通安全的教育普及。同时,骑友们认为,占道停车的机动车车主、骑行不规范的自行车骑行者和电动自行车骑行者都应该是被严格执法的对象。对道路上所有人的违规、违法行为进行警告和处罚,是城市在行政执法上做到自行车友好的主要保障。
为心中自行车友好城市评价标准的“试卷题目”区分重要程度
“希望能有更多类似的活动继续开展!” 活动后,不少骑友都这样表达。在城市发展中慢行优先、骑行优先固然是重要的,但同时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尤其是需要公众在规划建设阶段的积极参与,发现规划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将这些问题和不足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改善,形成闭环,才能让城市自行车出行品质得到进一步改善。
宇恒交通主任王江燕总结到“通过与骑友们面对面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骑行群体的真实需求,大家也都为北京骑行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骑友们共度的这个下午,不仅让我们取智于民,更打破了‘规划高高在上’的固有印象。”
关于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机构介绍】